今年是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簽約建設九周年,也是武漢中法半島小鎮集中建設年。作為中法生態半島小鎮建設中的點睛之筆,生態保護與利用項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。
該項目由武漢城發集團所屬生態設計院設計施工一體化實施,從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、加強生態系統基礎網絡建設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等方面著手,致力打造華中地區生態修復的典范。
歷時一年的建設,一個自然與功能共融的濕地涵養帶已初露芳容:東區啟動區入口廣場、水上杉林、雨水花園、親水步道和平臺、下層花園以及4米飛線木棧道等園建工程均已完成,實現了初期削減雨水徑流中部分污染物的功能。東一塘、東二塘的地形修整工作也已完成,并種植喬木1000多棵,茂密的植被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和覓食的場所。西區完成了全部橋梁基礎、濕地鏈連通、部分喬木和地被的栽植,形成了可以“攬湖、觀鳥、賞島”的水上云臺?,F場坑塘從阻隔到連通,構建出了兩條濕地鏈凈化系統?,F狀水質從混濁到清流,已經能夠穩定在Ⅲ類,引來了白鷺、黑水雞、棉鳧等生態指標性物種到這里落戶安家。指狀的生態岸線,引來各種生物在“指縫”中棲息,水下森林,波光粼粼。櫻花溪新種植的80株櫻花樹已陸續待放。
項目通過構建環半島濕地鏈,發揮地形優勢,搭建三級韌性城市排水體系,實現區域百年排水安全。通過濕地鏈水系循環,小微水體構建多級聯控,打造生態引擎,實現水質凈化達到Ⅲ類,對后官湖污染“零增量”。通過修復退化的場地、為生物建“食堂”“驛站”、清除入侵生物等生態工法增加生物多樣性。同時,通過巧妙設計,讓生態之美可觀、可聽、可感,為市民提供全新的生態科普課堂。
據了解,項目計劃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建設,達到開園條件,下半年完成二期建設,年底基本建成。屆時,住在半島的居民不用驅車去郊外的濕地,每天飯后便可達這里散步游玩,邊走就能邊欣賞到草洲鷺鳴、野趣天成的景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