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長江中游地區最大的濱江城市平臺——楊泗港都市T臺主體工程完工。這個由武漢城市發展集團所屬碧水集團精心打磨,利用停用港口打造的城市景觀將于春節前正式與廣大市民見面。
作為百里長江生態廊道規劃建設的重要節點,楊泗港都市T臺全長2公里,建設面積22公頃,圍繞“親水”、“防洪”、“景觀”三大生態要點,致力于建設水、岸、灘、城、人和諧共生的有機載體。建成后,長江漢陽段江灘將連續貫通,市民游客可從楊泗港大橋江灘出發,經都市T臺沿漢陽碧道北上,直抵晴川閣。
江城武漢從來不缺親江濱水景觀,但楊泗港都市T臺是唯一能讓市民站在江面上感受江水奔騰的場所。從T臺閘口拾階而上,主平臺伸入江面,大氣開闊,其中寬128米的主閘口是截至目前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項目中最大的閘口。
昔日輪船轟鳴的 “工業碼頭”,改造為充滿活?的“?岸秀場”,既留住鄉愁記憶,又彰顯了江城濱水的獨特魅?。改造提升的背后,是項目建設者無數日夜的巧思和付出。
先做“減法”
拆除多余碼頭裝置,恢復江灘原貌,替老碼頭“卸妝”。對碼頭原有19座閘口進行了集并,變成了一主一次兩座閘口,大幅提升了通達感;采用現代防洪技術與理念,以“生態緩坡堤防+拼裝式防洪墻”的設計,讓堤壩“隱身”,弱化了“江、灘、堤、城”之間的界限,使原本獨立的景觀相互融合,又豐富了寶貴的公共空間。
再做“加法”
原碼頭伸向江心的高樁平臺被保留下來,以“浮江展廳”為設計理念,進行整體規劃。龍門吊和集裝箱是碼頭最具代表的工業元素,慶典廣場,一座巨型龍門吊被保留在了廣場中央,改造成了水幕電影的“放映機”,可以作為大型活動、表演場地。一旁的集裝箱工坊則可用于驛站或服務中心,更重要的是,集裝箱和拼裝式防洪墻可根據防汛需要即時拆建。
除了對原有碼頭元素創新改造,高樁平臺上的活動區域也亮點紛呈:平臺兩端都建設了約兩米寬的玻璃棧道,站在上面,低頭就可以看見滾滾奔流的長江水;面向江心左邊,是別具一格的國風籃球場,從空中俯瞰,精致的京劇臉譜整齊排列在球場內,為岸線添上一抹色彩。正是通過這種漸進式改造,讓更多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在江灘活起來、傳下去。
楊泗港貨運碼頭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末,曾是我國內河航運的第一大貨運港,隨著陽邏新港的建設崛起,楊泗港港口的作用逐漸弱化,2011年貨運功能外遷至陽邏港后,成為漢陽江灘建設的一處“斷點”,港區濱江生態岸線臟、亂、差,阻隔了市民與長江的親近。
2020年底,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工程動工,開啟了武漢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的新篇章,按照“連斷點、補空點、提亮點”的思路,將長江沿線碎片化的生態保護邊界連接起來,瞄準世界級濱水城市建設,著力打造“安全廊、生態廊、交通廊、文化廊、發展廊”。
作為新組建的國有獨資企業,武漢城市發展集團將錨定“中部領先、國內知名交通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綜合服務運營商”功能定位,全力推動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后續項目建設,加快建成青山濕地一期等節點工程,并積極開展項目策劃研究,努力將更多的精品項目、精品工程奉獻給廣大市民。